卒中患者取栓后血壓管理新標準依據
2022-11-01

腦卒中是導致我國成年人群死亡和殘疾的首位病因。如何通過規范化的圍術期管理最大化程度改善患者預后,一直是全球腦卒中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記者從海軍軍醫大學獲悉,該校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腦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壓管理下限,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機械取栓再通后血壓管理提供了高級別證據支持,有望改寫診治指南并指導臨床實踐。10月28日,該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柳葉刀》雜志主刊在線發表。

腦卒中,卒中患者

劉建民介紹,盡管90%以上腦卒中患者可通過機械取栓獲得血管的成功再通,其中仍有半數以上的患者遺留殘疾甚至死亡。血壓管理是圍術期管理措施中能夠影響患者臨床預后的最重要的一項。根據國際和國內診療指南,機械取栓血管再通后收縮壓控制在<180mmhg范圍都是合理的,但究竟是按正常人理想血壓標準強化降壓(<120mmhg),還是控制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140—180mmhg),仍然存在爭議。

據介紹,該項歷時4年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證實,對急性大血管閉塞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經血管內治療成功開通血管后,強化降壓治療可導致患者不良事件和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比例從47.5%上升至60.8%,預后不良的患者比例明顯上升。

劉建民表示:“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卒中患者取栓之后的血壓管理提供了標準依據,尤其是標定了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這個安全下限,對圍術期臨床治療意義重大,也為未來進一步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span>

據了解,由于該項目是基于國人取栓術后管理開展的大型臨床研究項目,其結果對歐美人群是否具有相同影響尚未明確。因此,項目組正準備啟動第二階段研究。屆時,項目組將聯合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多個中心,繼續探索取栓術后血壓管理的最佳目標,為提高全球缺血性卒中取栓療效貢獻最高級別科學證據。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卒中患者取栓后血壓管理新標準依據

腦卒中是導致我國成年人群死亡和殘疾的首位病因。如何通過規范化的圍術期管理最大化程度改善患者預后,一直是全球腦卒中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記者從海軍軍醫大學獲悉,該校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腦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壓管理下限,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機械取栓再通后血壓管理提供了高級別證據支持,有望改寫診治指南并指導臨床實踐。10月28日,該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柳葉刀》雜志主刊在線發表。

腦卒中,卒中患者

劉建民介紹,盡管90%以上腦卒中患者可通過機械取栓獲得血管的成功再通,其中仍有半數以上的患者遺留殘疾甚至死亡。血壓管理是圍術期管理措施中能夠影響患者臨床預后的最重要的一項。根據國際和國內診療指南,機械取栓血管再通后收縮壓控制在<180mmhg范圍都是合理的,但究竟是按正常人理想血壓標準強化降壓(<120mmhg),還是控制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140—180mmhg),仍然存在爭議。

據介紹,該項歷時4年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證實,對急性大血管閉塞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經血管內治療成功開通血管后,強化降壓治療可導致患者不良事件和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比例從47.5%上升至60.8%,預后不良的患者比例明顯上升。

劉建民表示:“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卒中患者取栓之后的血壓管理提供了標準依據,尤其是標定了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這個安全下限,對圍術期臨床治療意義重大,也為未來進一步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span>

據了解,由于該項目是基于國人取栓術后管理開展的大型臨床研究項目,其結果對歐美人群是否具有相同影響尚未明確。因此,項目組正準備啟動第二階段研究。屆時,項目組將聯合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多個中心,繼續探索取栓術后血壓管理的最佳目標,為提高全球缺血性卒中取栓療效貢獻最高級別科學證據。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